提到体育运动
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?
体操、网球、羽毛球
又或者是中国男足,乒乓国球
小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
射箭、蹴鞠、赛马、摔跤
中国人民银行于1980年发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一套。该套金银铜纪念币共18枚,其中金币2枚,银币8枚,铜币8枚。
这套虽然是体育题材的硬币,但是币面刻画的却非现代体育,而是描绘古代的一些体育场景,所以赢得了广大收藏者的喜爱。
▲以“古代体育”为主题的中奥纪念币设计稿
▲未获采用的,以群众体育为主题的中奥纪念币设计稿
古代射艺
“古代射艺”图稿中的“射”,按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,“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。设计之中,我考虑的不仅仅表现的是“射”,而且是两位射手处于竞技状态中的“射”。
原作中,两位射手只是配角,他们左右相列,一手举弓,一手拉弦,正搜寻目标,准备奋力发射。我喜欢他们形态的节奏感,便截取过来作为币面主图。有趣的是,两位射手表现的都是一种姿势,弓弦之间,并没有常规意义上的“箭”。
我也试图做一添补,但试了几次,总感觉不是是很协调,且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感。整个背景我用的是孤独而立的一株杂树。枝干稀稀拉拉,上下也没有叶片。但一木知秋,大漠之中,能感觉风从北方的天空呼啸而过。大雁是随秋风南行的,是落队的两只,掠过画面时,恰好让我给敏锐地捕捉下来。
▲中国古代射艺
古代足球
“古代足球”图稿实际就是蹴鞠。早在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中,就有蹴鞠的记载:“临苗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竿、鼓瑟、蹋鞠者。”
其中“蹋鞠”,包括类似“蹴球”、“筑球”、“踢圆”等,就是蹴鞠。蹴鞠作为体育竞技,主要有3种形式:直接对抗、间接对抗和白打。
币面表现的画面,应该属于直接对抗的状态。但这种“对抗”,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,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相互谦让的中庸色彩,其中“玩”的心态大于“竞”的心态。同时,背景的处理,画面右上部分,由松针叠印出的松枝,规则齐整,同样具有谦谦君子之风。
▲中国古代足球
古代马术
相比于“古代足球”图稿谦谦君子之风,“古代马术”的图稿更能体现传统体育的竞技状态。这之中,起决定作用的是马而不是人。
因此,币面上的两匹马,是设计师浓墨重笔。传神之处在一高嘶一低鸣的马首,气势由此而生。传神之处还在于奔跑之中的马蹄,或前伸,或后屈,或上扬,或下蹬,生动由此而生。
但马奔跑速度快慢,运动技巧的高低,最终还是人掌控的。设计师准确把握了这个度,描绘两位骑手,强调的多是“技”而不是其他。骑手双手紧握缰绳,上身前倾,目不转睛,生怕偶尔疏漏,会造成马失前蹄的严重后果。
▲中国古代马术
古代摔跤
“古代摔跤”图稿虽只是淡淡浮雕剪影,但币面上两位摔跤手,却以不事细节修饰的粗犷外形,和随意而为点缀的夸张姿态,构成了由人物内在而迸发出的力量与动感,从而在币面形成宏大的气势之美。
“一夫意抖擞,一夫神毷氉,仇仇相对惊貔豹,桃花狼藉春风扫”(清元璟《撩交》)。这也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4幅背面图案中体育竞技色彩最为浓烈的一幅。
▲中国古代摔跤
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一亮相,就在世界币坛引起不小轰动,欧美国家的钱币专家热力推崇,认为这是“有史以来最罕见、最具独特风格的奥林匹克纪念币之一”。其实,真正“罕见”和“独特”的,不是它的设计风格,而是它的设计思路。它从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角度,展示体育精神在中华大地的传承和发展。
▲1980中奥纪念币鉴定证书正面
▲1980中奥纪念币鉴定证书反面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纪念币
▲古代射艺证书正面
▲古代射艺证书反面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加厚金银币与薄币对比图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古代足球铜币鉴定证明书封面及封底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古代足球铜币鉴定证明书内页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银套币鉴定证明书正面及背面(美国版)
▲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银套币、证书及包装盒
▲外商制作的第13届冬奥会与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铜币套装
觉得好看,就点亮下面的“在看”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